-- 作者: exex
-- 发布时间: 2006/07/20 08:51pm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都是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而忽略了另一面:即中国文化,尤其是 近现代以来的文化,深受日本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文化交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 向的,是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这当然不是指中国人从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中, 模仿了几句“大大的”、“统统的”、“米西米西”、“死了死了的”之类洋泾 浜鬼子话。绝非那样简单可笑。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革革命,科学教 育,……乃至风俗礼仪,无一不受日本的巨大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还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超过日本。 早在1915年,一位署名“将来小律师”的作者在一本《盲人瞎马之新名词》 的书中说,自戊戌变法以后,日文行于中土,列举流行的新名词五十九个。有少 数除了历史题材的作品中还能见到,如哀啼每吞书(哀地美敦书)之类, 现在已不大使用。但绝大部分我们至今还广泛的使用着,并且早已成为现代汉语 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试想,如果我们象“抵制日货”那样,拒绝使用这些日本词语,中文将会是 一种什么样子?——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的、积极的、消极的、具体 的、抽象的、目的、团结、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表示、强制执行、 第三者、场合、又、若、打消、动员令、出勤、无某某之必要、律、大律师、代价、让 渡、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各各、 法人、重婚罪、经济、条件付之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 这还是民国初年的粗略统计,实际远不止59个。如果现在再来做这项工作, 结果会更令我们惊叹。如:干部、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 什么什么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简直俯拾皆是。“经济 学”、“哲学”和“社会学”,中国以前叫“资生学”、“智学”和“群学”, ——听起来这倒是象“日文”,但它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文。这些“日”常用语, 有些其实是中国古代既有的名词,日本人将之赋予新意使用,遂成规范。而中国 拿来,也易如反掌。孙中山发动反清起义,初始自称“造反”,陈少白拿了一份 日本报纸给他看,云“中华革命党孙文”,孙抚掌曰:“好,好!自今以后,但 言革命,勿言造反。”还有“经济”一词,原意为治理国家;如今谁还用“经济” 来“治理国家”呢?早就专门用“政治”了。 小学读书时,孩子们就被教导不要生造名词、形容词,要保持中国语言文字 的纯洁与规范。可想“新词”的产生,不允许随心所欲和草率从事。词汇是一种 概念工具,如此多的新名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而必然伴 随着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巨大冲击和革新。当然并非所有“新” 的都是好的。拿日本来说,它以“排日”为借口,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 “从而”“发起”“野蛮”“侵略”,终成为“世界”“公敌”(引号内为日本 词)。 当年大量新名词涌入中国,一度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即使相当新派的人物也 不能安之若素。大办洋务、以思想开明著称的张之洞,曾在一份文件上批云不要 使用新名词,他的幕僚辜鸿铭却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 便是一个新名词,来自日本。辜鸿铭是一位学贯中西、享誉世界的大学者,爱中 国爱到病态和盲目自大的地步。他也认为,继承了真正的中国文明之精华的是日 本人而非中国人。汉唐时代形成的的中国文明,被元朝及后来游牧民族的入侵给 打断,给蹂躏糟蹋了,因而大部分失传了。日本则成功地抵抗了忽必烈的进攻, 在海外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真传。他甚至断言:“应该说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 是唐代的中国人”。
-- 作者: ggxx
-- 发布时间: 2006/07/20 09:48pm
的确如此,我在UCG上也见过相关文章也是这么说的。
-- 作者: 南山何处
-- 发布时间: 2006/07/21 09:01am
“人气”这个很有“人气”的词似乎就是引进的。 另外,现在流行的“的说”是否是日文“de su yo”的一个版本呢? 其实有云尔可以用,不过“云”“尔”不常在现代汉语中出现,所以的说更亲切。
-- 作者: Anyhow
-- 发布时间: 2006/07/21 01:0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南山何处[/u]在 [i]2006/07/21 08:01am[/i] 发表的内容:[/b] “人气”这个很有“人气”的词似乎就是引进的。 另外,现在流行的“的说”是否是日文“de su yo”的一个版本呢? 其实有云尔可以用,不过“云”“尔”不常在现代汉语中出现,所以的说更亲切。 [/quote] 我想如果现在有人在路上一口一个什么云什么尔的结尾,会被旁边的人有很多看法的… 其实语言有的时候的文化渗透也是不可避免的。
-- 作者: 南山何处
-- 发布时间: 2006/07/21 05:45pm
那样做会被人送到医院去。 记得有一次, 把试卷上古文翻译中的“云尔”翻译为“的说”,居然得分了。
-- 作者: madagascar
-- 发布时间: 2006/07/21 06:22pm
有道理,文化交流就是相互的, 只不过已经习以为常了
-- 作者: 番薯
-- 发布时间: 2006/07/21 08:09pm
人类怎么进步的,就是靠着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