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
客人
:
登录
按这里注册
忘记密码
在线
搜索
论坛风格
帮助
插件
>>> 言之有物的聊天也不是那么难的
樱花大战--浪漫樱姿BBS
→
杂谈&网友交流
→ 发表回复
主题标题
: [转帖]大明朝的打屁股制度
您目前的身份是:
客人
,要使用其他用户身份,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未注册客人请输入网名,密码留空。
请输入您的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请输入您的密码
忘记密码?
当前心情
将放在帖子的前面
内容
在此论坛中:
HTML 标签:
不可用
EMOTE 标签
:
不可用
LeoBBS 标签
:
可用
贴图标签 :
允许
Flash 标签 :
禁止
音乐标签 :
允许
文字大小 :
允许
帖数标签 :
允许
积分标签 :
允许
保密标签 :
允许
允许
使用
表情字符转换
选择字体
宋体
楷体
新宋体
黑体
隶书
Andale Mono
Arial
Arial Black
Book Antiqua
Century Gothic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Georgia
Impact
Tahoma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Script MT Bold
Stencil
Verdana
Lucida Console
选择字号
1
2
3
4
5
6
选择颜色
#F0F8FF
#FAEBD7
#00FFFF
#7FFFD4
#F0FFFF
#F5F5DC
#FFE4C4
#000000
#FFEBCD
#0000FF
#8A2BE2
#A52A2A
#DEB887
#5F9EA0
#7FFF00
#D2691E
#FF7F50
#6495ED
#FFF8DC
#DC143C
#00FFFF
#00008B
#008B8B
#B8860B
#A9A9A9
#006400
#BDB76B
#8B008B
#556B2F
#FF8C00
#9932CC
#8B0000
#E9967A
#8FBC8F
#483D8B
#2F4F4F
#00CED1
#9400D3
#FF1493
#00BFFF
#696969
#1E90FF
#B22222
#FFFAF0
#228B22
#FF00FF
#DCDCDC
#F8F8FF
#FFD700
#DAA520
#808080
#008000
#ADFF2F
#F0FFF0
#FF69B4
#CD5C5C
#4B0082
#FFFFF0
#F0E68C
#E6E6FA
#FFF0F5
#7CFC00
#FFFACD
#ADD8E6
#F08080
#E0FFFF
#FAFAD2
#90EE90
#D3D3D3
#FFB6C1
#FFA07A
#20B2AA
#87CEFA
#778899
#B0C4DE
#FFFFE0
#00FF00
#32CD32
#FAF0E6
#FF00FF
#800000
#66CDAA
#0000CD
#BA55D3
#9370DB
#3CB371
#7B68EE
#00FA9A
#48D1CC
#C71585
#191970
#F5FFFA
#FFE4E1
#FFE4B5
#FFDEAD
#000080
#FDF5E6
#808000
#6B8E23
#FFA500
#FF4500
#DA70D6
#EEE8AA
#98FB98
#AFEEEE
#DB7093
#FFEFD5
#FFDAB9
#CD853F
#FFC0CB
#DDA0DD
#B0E0E6
#800080
#FF0000
#BC8F8F
#4169E1
#8B4513
#FA8072
#F4A460
#2E8B57
#FFF5EE
#A0522D
#C0C0C0
#87CEEB
#6A5ACD
#708090
#FFFAFA
#00FF7F
#4682B4
#D2B48C
#008080
#D8BFD8
#FF6347
#40E0D0
#EE82EE
#F5DEB3
#FFFFFF
#F5F5F5
#FFFF00
#9ACD32
特殊标签
回复帖子
水印帖子
限制帖子
框架网页
上标文字
下标文字
引用标签
积分标签
程序代码
HTML代码
删 除 线
左右颠倒
上下颠倒
底片效果
曝光效果
『
HTML 编辑器
』『
ASCII 字形生成器
』『
文本内容替换
』
模式:
帮助
完全
基本 >>
复制到剪贴板
|
查看长度
|
转换剪贴板超文本 <<
点击表情图即可在帖子中加入相应的表情
选项
使用 LeoBBS 标签?
是否显示您的签名?
您是否希望
使用
表情字符转换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体转换?
加密此帖,只对部分用户可见,用户威望至少需要
0
1
2
3
4
出售此帖,只有付钱才可以查看,售价
怨金
帖子一览:[转帖]大明朝的打屁股制度 (新回复在最前,最多列出 6 个)
[
列出所有回复
]
乱舞の菲尔德
发表于:
2007/07/08 11:02pm
好长啊,偶没耐心看了
明代的曲折历史不太喜欢,以上为个人观念
exex
发表于:
2007/07/07 10:45pm
戏文里有一句常用的台词:推出午门斩首。这不过是社会底层人们的想像罢了。所谓午门,即皇宫外朝的正门。午门城台正中三个门洞,左右两翼各一掖门,每个门洞各有用途。平常,文武百官出入左(东)门,宗室五公出入右(西)门;左、右掖门只有朝会时打开,文东武西,鱼贯而入。而中门,则为皇帝专用的“御道”,皇帝之外,只有极少数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是皇帝结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进宫从中门入,但多数皇帝都成年婚后才登基,所以从中门入宫的皇后并不多。二是太和殿殿试传肿(宣布殿试结果)后,一甲三名进士即状元、榜眼、探花从中门出宫。
午门是国家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古代非常注重的颁布来年历书的“颁朔”大典,每年腊月初一在午门隆重举行。国家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皇帝亲御午门城楼,接受“献俘礼”,国家司法机关刑部会同文教礼仪机关礼部,将“匪酋”送赴午门下,皇帝说一声“赦”,就算免了他的死罪,表示国家又一次取得了“德胜”,文明终于克服了野蛮。
把如此重要的典礼场所作为杀人刑场,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中国古代远自先秦时起,执行死刑就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除罪在立诛的犯人,一般死囚犯要到秋季才能处决。清朝规定,每年秋审刑部将死囚犯案卷呈送皇帝审批、皇帝认为当斩,即朱笔“勾到”,交刑部执行。
那么,下层百姓为什么对午门有这样可怕的误解呢? 一个生活在明朝的官员会告诉你正确答案:午门从来就不是砍头的地方,而是打屁股的地方。 在明朝,打屁股是十分流行的运动,所谓“廷杖”,就是皇上打臣下的屁股。风气所及,不管你是庄重严肃的国家栋梁,还是学富五车的翰林学士,皇帝一火,必须剥掉衣履,老老实实地趴在午门外的砖地上,亮出屁股挨打。 屁股这东西,算得上人体最微妙的部位,因为和性器官、排泄器官联系甚密,很有私密性、羞耻性和喜剧性,不但不能露,而且不可说。 小时候,被父母或老师打打屁股的还不算什么,可是成年以后,特别是做了官,甚至做了很大的官,也要脱下裤子、撅起屁股,被人家狠狠抽上一通,那可就不仅仅是皮肉受苦了。 《明史?刑法志》曾被著名史学家全祖望赞许为“淋漓痛切,以为后王殷鉴”,其中主要说的就是廷杖和厂卫这两项明朝独有的制度。《刑法志》认为,廷杖是明朝的发明:“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而明史专家吴晗说,廷杖“始于元代,元代中书省长官也有在殿廷被杖的记载。朱元璋较元代实行得更普遍、更厉害,无论多大的官员,只要皇帝一不高兴,立刻就把他拖下去痛打一顿,打完了再拖上来,打死了就抛下去完事。”(见《明代特务政治》)
其实,早在隋文帝时,就已经在朝廷上用大棒子打人了。《资治通鉴》载上(隋文帝)性猜忌,不悦学,既任智以获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临下,恒令左右觇视内外,有过失则加以重罪。……每于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尚书左仆射高颎、治书侍御史柳彧等谏,以为“朝堂非杀人之所,殿廷非决罚之地。”上不纳。颎等乃尽诣朝堂请罪,上顾谓领左右都督田元曰:“吾杖重乎?”元曰:“重。”帝问其状,元举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捶人三十者,比常杖数百,故多死。”上不怿,乃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后楚州行参军李君才上言:“上宠高颎过甚。”上大怒,命杖之,而殿内无杖,遂以马鞭捶杀之,自是殿内复置杖。
不过大规模、制度化、而且明显是出于侮辱动机的廷杖确实是明朝专利,况且,在“性猜忌”云云方面,朱元璋也可谓后来居上。《明史?刑法志》记载:明太祖曾经与侍臣论待大臣礼。太史令刘基(也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半仙刘伯温)说:“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未尝轻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体。”侍读学士詹同也说:“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必如是,君臣恩礼始两尽。”当时朱元璋还很表同意。而且洪武六年,工部尚书王肃坐法当笞,朱元璋说:“那么大的干部,受这种侮辱不合适。”命以俸赎罪。 可是朱元璋对大臣们脸面的尊重没有什么“政策连续性”,“永嘉侯朱亮祖父子皆鞭死,工部尚书薛祥毙杖下,故上书者以大臣当诛不宜加辱为言。廷杖之刑,亦自太祖始矣。”
现在,已经很难弄清楚朱元璋喝令廷杖时的心态了,这个“苦大仇深”的前和尚,在中国历史上全部皇帝中出身最苦,按成份论是一个地道的“红五类”;但也是所有这些皇帝中极其残忍,极能屠杀的一个。胡惟庸一案,蓝玉一案,至少有近10万人死于非命,有的城郭村镇,竟被株连灭族,杀得一个不剩,成了鬼墟。野史称:朱做皇帝后杀的人,比他打天下时杀的人还要多。
很多人认为,他的虐待狂,是和他童年当和尚,多尝屈辱,成年当混混,屡受欺凌的那段不愉快的历史有关。以朱元璋的性格,他绝不会放弃凌辱他人的机会。吴晗分析朱元璋这个出身微贱的人,“平定天下以后,唯恐廷臣对他不忠实,便用廷杖来威吓镇压,折辱士气,剥丧廉耻。使当时士大夫们在这血肉淋漓之中,一个个俯首贴耳如犬马牛羊,他这才满足。”疯狂镇压,嗜杀成性,的确是朱元璋御临天下的一个特点。因此,吴晗认为朱皇帝“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刽子手”。 用杀头的办法,从肉体上消灭对手,巩固其统治;用廷杖打屁股的办法,从精神上威慑官吏和知识分子,使他们乖乖就范,便是朱皇帝的两手。 这就是廷杖之刑的开始,原来也并没有载入明朝王法之中,是由皇帝本人一时喜怒决定的。好处是可以立即执行,用不着由什么三法司来审定。
既然祖宗创了例,后代子孙照此执行,就有了根据。 执行廷杖的具体情形是:行刑的前一日,有关方面通知获罪官员,明日准备受刑。行刑时,由侍卫和太监将大臣绑赴午门外,宦官高坐中央监刑,其他政府官员则陪坐两旁,左边站小宦官三十人,右边站锦衣卫三十人,庭下站行刑狱吏百余人,都穿短裤,手执木棍。宦官向“犯罪”的大臣宣读皇帝的诏书(判决书)后,行刑狱吏扑上来,将“罪犯”摁倒在地,用麻布把他从肩膀以下绑住,使他不能转动。再把他双足用绳索绑住,由壮士四方牵拽握定,只露出臀部和腿部,接受廷杖。先由军校打三下,作为开场。然后,分别“着实打”和“用心打”,上百名军士一边哈喝壮威,一边轮流执杖施刑。打完,再用厚布将人裹起,几个人一齐用力,将其抛起,掷到地上。廷杖时,受刑人痛苦难忍,大声哀号,头面撞地,尘土塞满口中,胡须全被磨脱。强壮的人可支持八十下,超过一百的往往即在杖下毙命。不死时,也要割去败肉数十碗,医治半年以上。被杖的人如果事前知道,都先吃点药准备挨打,如果突然被杖,则很少能活的。被打的人如果昏迷,据说喝人尿可以醒过来;受伤青痕如果不过膝盖,还可以救活,但救好以后,往往成为残废。明代官员最头疼的就是这种刑罚,有人甚至因此作梦也梦见挨打。
廷杖制度的一个大问题是:它的“操作灵活性”很高,特别适合具体执行者上下其手、推波助澜。负责行刑的是锦衣卫的校尉,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受杖的人的轻重死活,在很大程度上都由他们说了算。一般来说,被“着实打”的,一般不死则残,轻者也要半年才能伤愈;被“用心打”的,一般决无生还之理。还据说锦衣校尉行杖时,只看监杖的司礼太监的两双靴尖,如果靴尖向外成八字形,那么他们还不致于将人打死,若靴尖向内一收,就休想活命了。 所以,廷杖表面上是皇帝下令执行,而生死之权却是操纵在宦官手中。这无疑给了这些原本只是奉命行事的人极大的权威和“主观能动性”,由此,廷杖从皇帝用来威吓镇压,折辱士气、使士大夫乖乖听话的利器,渐渐成了宦官打击敌对的廷臣的工具。
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主观意志和技术保证。锦衣卫行刑狱吏,都受过特别训练-—据说,这训练是:在砖头的上面盖一张纸,要求将砖头打碎,而纸一点不破。如果得到满意的贿赂,他们打下的木棍,看起来很重,甚至血肉横飞,但受伤较轻,痛苦也较轻。如果家庭贫苦,无钱行贿,他们下杖时看起来很轻,皮肤也不破,但痛彻心腑,只三四十杖,静脉血管就会寸寸切断,全部肌肉组织溃散,不久即死,无药可救。 这是个技术活儿,很讲究“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史载:正德年间,南御史李熙弹劾贪吏,触怒了大宦官刘瑾,矫旨杖三十。当时南京禁卫久不行刑,特地选卒练习数日,等技术过关了再打,李熙差点被打死。不知道就是要这个分寸,还是禁卒们临阵磨枪,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最初,执行廷杖的例子并不多。皇帝的本意,也许不过是借此树立威风、叫臣下老实听话罢了。但是由于有了以上的好处,廷杖执行者就更有热情使之“制度化”。英宗时,宦官王振擅权,谁要冒犯了他,即用皇帝的名义,当廷杖责。“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祭酒李时勉率受此辱,而殿陛行杖习为故事矣。”从这以后,廷杖就成了明朝皇帝处分臣下的常事。宪宗继承了这个传统,“成化十五年,汪直诬陷侍郎马文升、都御史牟俸等,诏责给事御史李俊、王浚辈五十六人容隐,廷杖人二十。”宪宗还是个自作聪明的皇帝(“宪”的本意,就是“小聪明”),南京有几个官员联名的章疏中有个错字,叫他得意地摘了出来,立即叫锦衣卫去南京,在午门前每人打二十记屁股,并由南京守备太监监刑。 不过这个时候,受廷杖者还不脱衣服,并可用厚绵衣垫着,尽管耻辱,总还保留一点体面,而且挨打的人也不很多,受杖者犹须卧床数月,始得痊愈,“死亡率”也不算很高。
到了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用事,这个心理变态的家伙握权后,从此就得脱了裤子,裸臀受杖。那些如虎如狼的锦衣卫们,在司礼太监的监督下,一边喊着数,一边用荆条抽打。顷刻间,士??令人不寒而栗。应了“作法自毙”的老话,对打别人屁股充满热情的大宦官刘瑾,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挨板子。不久后,他在宦官内讧中倒台,“是日……传言上御门,瑾上前,到午门上跪。又云锦衣卫掌卫事指挥刘珲出班跪奏:请旨打多少?亦不闻言语。须臾即起云:‘有旨打四十!’当值官校齐声答应讫,有一官大声云‘打四十!摆着棍,五棍一换打!’每一宣告,则各校官齐声应答如前”(《骨董琐记》)。在明王朝两百多年的漫长“打屁股史”中,只有这一次算得上是大快人心的。
在正德、嘉靖两朝,廷杖制度可谓“发扬光大”了:不但挨板子的人多,被打死的人也多。而场面最壮观的两次廷杖,一为正德十四年的“谏南游”,两次共打了168人的屁股,打死15人;二为嘉靖四年的“争大礼”,一次就打了134人的屁股,打死17人。正德年间,武宗放荡不羁,耽于游乐,数次南北“巡幸”,正德十四年二月,武宗又欲南巡,而明财赋主要就仰仗东南几个省区,武宗此举无异劳民伤财。“文死谏,武死战”,当时的朝臣也发动了一场反对南巡的运动。 武宗开始打算躲过这些呆头呆脑的士大夫,来了个称病不视朝。可是士大夫们伏阙俟旨,坚持请武宗收回成命。武宗于是大为震怒:“这帮读书人真是反了!”遂将黄巩、陆震、夏良胜等人下狱,翰林修撰舒芬等107人罚跪午门外5日,继而各杖30,降级调外用,黄、陆等各杖50,贬为庶民。一时间棍棒齐下,血肉横飞。以往的廷杖一般都是单独的个人或几人受刑,上百人伏在午门外的地上一起打屁股,不可不谓壮观,也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
武宗只是空前,并未绝后,还有规模更大的。 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年),明武宗朱厚照结束了他胡闹的一生。这个荒唐皇帝无子继承皇位,大臣们根据“兄终弟及”的祖训,立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骢为帝,这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骢此时已经16岁,而且名声不坏,大臣们立他也是希望这个皇帝像样一点,听话一些,不要跟那个荒唐的堂兄一样。可是恰恰是这个皇帝,让士大夫们的屁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痛击。
因为世宗是以同辈庶兄弟身分登基的,旁支继任大统,当时大臣们的观点是“为人子者为人后”,要求朱厚骢要以孝宗为皇考,而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叔父——也就是认自己是孝宗(他的伯父)的儿子,而他的生父兴献王只能做“皇叔父”。 但是朱厚骢不愿意:他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当皇太子的,如果连亲生父亲都成了问题,这个皇帝不当也罢。于是,嘉靖帝即位刚六天,就出人意料地提出,要为他的生身父母上“皇帝”、“皇太后”的尊号。而因此遭到大臣们的普遍反对,这就是著名的所谓“议大礼”。今人可能觉得此争不可思议,但以当时的正统观念,这却真的是非常严肃的国家大事。“为人子者为人后”一派阵容强大,以内阁首辅杨延和为首;还有一派以新科进士张骢为首,看清楚了皇帝不愿意放弃家系,就主张应以兴献王为皇考,并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进兴献帝一代,号为睿宗,这一派人单势孤,却受到嘉靖的支持。
于是这场争论延续了三年,是非非但没有越辩越明,矛盾还越弄越大。小皇帝也已羽毛渐丰,可以踢开这些绊脚石了,遂罢免杨廷和等数人,由张骢入阁,正式采纳其建议。 更改尊号的谕旨一出,杨廷和之子杨慎在宫门外的金水桥边对百官大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杨慎是当时士林的青年领袖,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杨慎入京会试,“殿试第一”,高中状元,这年他24岁。按说阁老之子高中状元,闲言碎语总不可免的,但杨慎却没经受这道“手续”,因为大家公认他有那个实力。此时他振臂一呼,向应者自然云集。 于是,士大夫二百三十多人跪在左顺门哭谏请愿。金水桥畔哭声连天,紫禁城内如遭新丧,据说“哭声震瓦”,简直是无法收拾,晦气至极。皇帝下旨令退,但众人不肯,甚至连内阁毛纪和石宝也加入了跪伏。皇帝再令退,仍无效。就这么从早晨一直僵持到了正午。 此时的嘉靖帝年方十九,血气方刚,正跃跃欲试,终于按捺不住愤怒,于是下令就地执行廷杖。将为首八人下狱,连同治罪的总计二百二十人,四品官以上的全部夺去俸禄,五品以下的官员一百八十余人加杖刑,可怜群臣们一天没有吃饭,却吃一顿大根,痛打之下,当场毙命十七人,另有数十人被皇帝打入狱中,其余或残或伤,败下阵去。
杨慎倒还命大,虽被打得死去活来,但总算“毙而复苏”。廷杖后,被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前后三十多年。由于杨慎“天禀倔强”,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放弃,朝廷也始终不准赦还,最后在嘉靖38年(1559)含恨死于云南戍所,终年72岁。今天桂湖公园中升庵祠前,有联赞他:
投边益显宏文,全蜀才华推第一;佐父同争大礼,有明忠谔叹无双。
(杨慎词临江仙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后来这首词被清初的毛宗冈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因而名扬四海,倒没有几个人知道原作者是谁了。)
作为现代人,我们已经很难理解,这些忠心赤胆的士大夫们如此执著的必要性,当然,古人是很讲究名正言顺、规矩方圆的,可是这有那么重要吗?而且他们的道理真的就那么正确吗?如果站在嘉靖皇帝的立场想想,除了凶相毕露,似乎还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但是这一次大打出手,却让嘉靖尝到了甜头,简直有些乐此不疲,收不住手的意思。“中年刑法益峻,虽大臣不免笞辱。宣大总督翟鹏、蓟州巡抚朱方以撤防早,宣大总督郭宗皋、大同巡抚陈耀以寇入大同,刑部侍郎彭黯、左都御史屠侨、大理卿沈良才以议丁汝夔狱缓,戎政侍郎蒋应奎、左通政唐国相以子弟冒功,皆逮杖之。方、耀毙于杖下,而黯、侨、良才等杖毕,趣治事。公卿之辱,前此未有。又因正旦朝贺,怒六科给事中张思静等,皆朝服予杖,天下莫不骇然。”不管多大官职,不管什么理由,都可以按在地上、亮出屁股打一顿,打死了算活该,没打死的还得马上爬起来上班办事,“公卿之辱,前此未有”。嘉靖在位四十多年,杖杀的朝士,超过前代一倍多。
不光招惹了皇帝挨打,招惹了权臣权宦也一样挨打。最有名的当数张居正“夺情”事件了。 万历五年九月,张居正之父去世,按照古代通常做法,做官者凡有此类“丁忧”之难,都要离任回乡亲自服丧三年,等到服丧期满后才可回任办事。不论宰辅大臣还是卑官胥吏都要如此。如恋位不归,在伦理观念与纲常世俗上来说是大逆不孝之事,一般说来,只有正在带兵打仗的将帅,才可以因军情紧急而“移孝作忠”,“化悲痛为力量,搞好本职工作”,即为“夺情”。
张居正当时贵为内阁首辅和帝师,权势正当如日中天,担心一去三年后大权失落,也打算“夺情”——但是自己不好说,理由也不充分,于是表面申请回乡守丧,却暗中示意太监头子冯保让神宗挽留,在朝臣方面,也发动与自己交好的李幼孜等人率先上书请留,营造出一种没有张先生,地球不能转的氛围。这些手段果然把小皇帝吓住了,十月,张居正再次上疏请求守丧,神宗不准,称“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前功尽弃。”于是命张在职守丧,不上朝,穿丧服在家办公。然而,士大夫却不吃这一套:皇帝他们是惹不起了,可是一个权臣休想过这一关。何况他们也自信真理在手,仁者无敌:这是涉及道德伦理的大事,事关纲常等高尚概念,是不容违背的。于是反对之声四起,翰林编修吴中行、赵用贤陈言请皇帝让张回乡尽孝,“使奔丧终制以全大节”,后刑部员外郎艾穆、沈思孝等更上书“揭批”张居正恋权贪位的丑恶嘴脸:“位极人臣,反不修匹夫常节,何以对天下后世?”
张居正大怒,要来圣旨严惩。十月二十二日,吴中行、赵用贤各杖六十,削职为民,艾穆、沈思孝各杖八十,发配充军;正在打得热闹,另一位官员毛用澄又赶来奏上一本,也挨一通板子,这就是所谓“五直臣”事件。“五直臣”都被打得很重,尤其吴中行原是张的门生,所以张居正特别愤恨,授意将其打死,后来勉强保全一命。赵用贤是个大胖子,被打得血肉横飞,他的家人还把打飞的肉拣回来,作成腊肉,作为“光荣资本”保存。 张居正虽成功“夺情”,仍旧独执大权。但在朝野上下的心目中,他由一个能干的首辅,立刻变成了一个不忠不孝、面目可憎的权臣,这也落下了他死后被削名抄家的祸根。
这场“夺情”之争和嘉靖时的“议大礼”一样,也不免让人啼笑皆非。张居正不失为有远见、有能力的政治家;嘉靖至少在一开始,也不象一个坏皇帝,如果没有这两次大打屁股,明朝的局面会不会更好些呢?固然,士大夫们的坚持,不能完全说是意气用事,至少它反映了与皇帝或权臣之间情绪上的对立,对擅权专横行径的积怨,对现实政治黑暗、吏治萎靡和世风日下的强烈不满,所以一旦爆发才会这么毫不妥协而义无返顾。可是,他们难道找不到一个更像样的挨打的理由吗? 后来,神宗皇帝万历因为立嫡的事,跟大臣们闹意见,索性罢了工,几十年不上朝,也不看群臣上奏的折子。大臣们居然因祸得富,没有人再挨板子了。
说来可能叫人不信,最后终结廷杖制度的,居然是大宦官魏忠贤。《明史?刑法志》载:天启时,太监王体乾奉赦大审,重笞戚畹李承恩,以悦魏忠贤。于是万燝、吴裕中毙于杖下,台省力争不得。阁臣叶向高言:“数十年不行之敝政,三见于旬日,万万不可再行。”忠贤乃罢廷仗,而以所欲杀者悉下镇抚司,士大夫益无噍类矣。魏忠贤当时权倾朝野,揍个把人当然不在话下,也不会因叶向高的一句话立地成佛,事实上,这个注重实效的阉人对士大夫的脸面屁股均不感兴趣。在他看来,在朝廷上用板子杀人,不但效率太低,而且响动太大,很不划算。当时的刑讯机关:厂、卫、镇抚司,都攥在他手里,谁不听话都弄到那里收拾,而且爱怎么收拾怎么收拾,也没有人说三道四。还想挨板子?做梦去,折辱臣下,心里一定爽得很,但是对后果,他们可能想得少了些,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就在屁板子声响个不停的嘉靖年间,詹事霍韬给皇帝上了一通奏章,写道:“昔汉光武尚名节,宋太祖刑法不加衣冠,其后忠义之徒争死效节。士大夫有罪下刑曹,辱矣。有重罪,废之诛之可也;乃使官校众执之,脱冠裳,就桎梏,朝列清班,暮幽犴狱,刚心壮气,销折殆尽。及覆案非罪,即冠带之朝班。武夫捍卒指目之曰:‘某,吾辱之;某,吾系执之。’小人无所忌惮,君子遂致易行。此豪杰所以兴山林之思,而变故罕仗节之士也。”
霍韬的奏章痛心疾首,说穿了明朝刑法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惜予人以辱,使廉耻扫地以尽。不过“出发点”完全是为了明朝皇帝的利益着想,基本上还是鲁迅所说的“老爷,您衣服脏了,该换一换”之类的“奴才语言”:这样折辱臣下,最后倒霉的还是皇帝自己。你把大家的廉耻都打没了,还讲什么气节呢?人无气节,谁还为你效忠呢?可是嘉靖皇帝正打得过瘾,又怎听得进臣子的忠告?
于是,板子打在屁股上,伤疤却落在精神上。如《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的那样,很多士大夫“以冷淡的和不够关心的态度从事他们的职业”。士大夫们终于发现,所谓“尽忠报国”、“内圣外王”的建功立业理想不过是傻瓜的痴人说梦,只有献媚、投机和相互倾轧,才是取得功名富贵的“成功之路”。官僚们或“虚声窃誉”,或“巧宦取容”,或“爱恶交攻”,充斥官场的是赤裸裸的争权夺利,明目张胆的结党营私,毫不掩饰的溜须拍马。故明之政治,吏治腐败、权力斗争和道德堕落都是空前的。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临自尽前无奈地哀叹:“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这个又凶狠又可怜的皇帝,好像从没想过,在他列祖列宗劈劈啪啪的板子下面,还能爬出来什么像样的人物。
© 中文版权所有:樱花大战--浪漫樱姿
程序版权所有:
雷傲超级论坛
版本:
L
eo
B
BS
X Build050830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樱花大战--浪漫樱姿BBS
立场无关